米乐体育app官方网站
绝对被错杀了!药明生物下一个台积电级别甚至超越台积电那种

类别:十二速旋转粘度计   来源:十二速旋转粘度计    发布时间:2023-12-18 23:37:24  浏览:1

  都知道医疗是极好的赛道,各种10倍股,100倍股,但也是公认的复杂难学。现在,可能是你能找到的,最好上手,也是最通俗易懂的医疗投资课程来了。课程梳理了医疗庞大的体系,并拆解为15个细分赛道,再逐一剖析细分赛道的投资机会。让你从此掌握医疗投资方法,对各个赛道的投资逻辑了然于心,抓紧机会学习哟。

  前不久,药明康德与药明生物两兄弟先后于JPM会议上做了报告,随后没多久康德发布业绩预告,虽然药明生物还没有发布,不过JPM会议上基本也对其2021年业绩做了说明。

  正好,和药明两兄弟类似的台积电市值也于今年一月突破7000亿美金(约合人民币4.5万亿)创出历史上最新的记录,所长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台积电的今天,就是药明两兄弟的明天,甚至药明两兄弟未来还能超越台积电。

  芯片业可以造就一个近5万亿市值的台积电,医疗也必然可以造就出超5万亿市值的CXO。

  而且,正如五万亿不是台积电的终点(人家近些年成长加速了),五万亿也绝不会是药明的终端。

  药明两兄弟本是同根生,因此,两者的打法可谓一毛一样,都是跟着分子走,漏斗式一体化服务。

  举个例子,在药明生物最新的会议纪要中提到:美国有个生产新冠抗体的公司,一共就4个人,他们凭借这个idea前年融了4000万美元,并于去年上市,目前有50亿美元市值,公司拿着idea以及用idea融来的钱找药明生物帮助实现。

  所长就拿这一个项目后续的可能情况来给大家举例子,当此公司拿个idea找到药明后,药明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公司先将这个idea变成一个序列(药物分子),然后把序列变成了推进获批人体临床,这样的一个过程可能会花费1-2年时间,向其收费几百万美元;

  推进人体临床之后,企业能帮助生产其一期临床试验、二期临床试验所要使用到的药品,甚至还可以直接帮助公司做临床试验,这样的一个过程可能又花费3年左右的时间,收费几百万美元;

  到了三期临床试验,不论需要的病人还是药物数量级都和以前不一样,耗费的时间也不一样,于是药明可能又耗费几年时间,收费几千万美元,帮其推进到上市。

  上市后,这一个项目将迎来最大的订单,即商业化大订单,生产单位为吨级,合同可能长达几十年,收费上亿美元,如果中间的过程会运用到一些药明的专利,甚至药明可以和企业申请销售分成。

  上述过程就是药明两兄弟的跟随分子战略,跟着分子走,于是我们看,药明两兄弟的整个服务项目,都是漏斗式的,从源头搞定一大堆分子,随着相应分子进度推进,公司后续的金额更大的订单就会慢慢的多。

  药明生物由于成立时间比较短,全球生物药市场是近几年才开始快速地发展的,所以还看不太出来,因此,咱们这里主要看一下康德漏斗的威力。

  上图已经表明,康德平台上最源头已经有了31万多分子,走到最末端即上市销售的CMO订单(药物生产订单,商业化代工是以吨为单位的)也有42个。

  正是这些早期的收入较少的CRO订单慢慢的往下漏,变成后期的商业化CDMO/CMO订单,越往后公司的单个订单收入慢慢的变多、造成整体营收增速越来越快。

  我们看,药明康德2011-2015年的时候,营收复合增速只有17.4%;2015-2018年营收复合增长增加到了24.5%;而2019到去年,这个营收复合增速进一步提升到了34%。

  这样,所长给大家详细掰扯一下,五年前,药明生物的市场占有率是 5%(这里的市场占有率指的当年全球新增生物药项目给到药明生物家的数量),三年前达到 30%,这个数据已非常高了,而2021年更是达到了 50%。

  也就是说,到了2021年的时候,全球的生物药每两个新项目立项,其中一个就会给到药明生物来做。

  2016年的时候,药明生物平台上分子总数只有103个,2020年这一个数字涨到了334,到了2021年的时候,这一个数字涨到了480。

  至于上图四宫格里的下面两个图,指的是赢得分子,也就是客户从别的平台把项目迁移给药明。

  换句话说就是,客户觉得本来服务他的其他CXO没服务好,将本来位于别家CXO的项目转移给了药明。2021年全年,生物药行业,有40个外来项目被转移给了药明,其中有15个处于三期临床甚至商业化阶段;药明康德也是如此,2021年全年,有41个项目处于临床2/3期的项目从外转入,足以证明,药明两兄弟在各自细致划分领域的实力。

  看了上图的漏斗,大多数人应该也明白,药明两兄弟的业绩只能慢慢的变好,开玩笑,这么多分子源源不断的漏下去,早期CRO的项目收入是会低一点,但到了后期CMO阶段,一个项目基本都是过亿甚至过10亿的大单。

  在药明生物CMO项目数量还较少的情况下,给出的2021年业绩指引是营收98亿人民币,利润约45亿人民币(这个利润,已超越药明康德的扣非利润了)。

  那么,照公司现在3200亿港币的市值(2600亿左右人民币),PE一下就掉到了不到60倍,惊不惊喜、开不开心?

  后面的业绩,更大可能是加速的(参考药明康德,越往后业绩越好,因为源头的分子进度不断往后走,越往后收入越高)。

  药明康德的业绩也确实超出市场预期,前不久发布业绩预告:营收228-229亿,同比增长 38.0%到 38.5%;净利润49.7-50.3亿同比增长68.0%到70.0%;扣非净利润40-40.5亿,同比增长 68.0%到 70.0%。

  根据咱们刚才的分析,药明康德后续业绩也只能越来越加速(我的天,31万个分子摆在那里的),而事实上,管理层自己在JPM会议上也如此展望:“2022年收入和利润增长将继续加速,尤其是Chemistry”。

  更重要的是,康德旗下还有下一代技术,即:细胞/基因疗法,其去年前三季度,这个板块的收入是7.36亿,单三季度是2.83亿。而拿了高瓴80亿人民币投资的金斯瑞,2021年上半年,这块业务收入一共2.3亿,还不如药明一个季度的收入高……

  药明生物&康德两兄弟本是同根生,打法基本一模一样,跟随分子/赢得分子,一体化服务,使得客户粘性极强,一个客户最大化自己的收益,现在业内所有的公司基本都在学习药明的这套模式,但他们却都做得不如药明好,没办法,谁让药明生物/康德把前端CRO做得这么好?

  药明的技术是引领全球的(这么多早期项目都在他们平台上,全球下一个方向在哪门清),看到他两平台上这么多的早期项目,就应该明白,完全不用操心他们的业绩。

上一篇:山东将统一农村厕所样式 不一样的地区有四种模式可选